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歷史探密/武大郎高180! 中國人身高輸歐美人真相

2015年 12月 08日  11:4
近日,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發掘引起大家的關注,其中有一扇關於孔子的屏風,上面記載孔子身高是『七尺九』,專家推算約為182公分。那麼古人的身高情況是怎麼樣的呢?澎湃新聞藉此機會略作梳理。
自古以來就是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嗎?
根據澎湃新聞網報導,要想瞭解古人的身高,有幾種辦法呢?彭衛在《秦漢人身高考察》中指出:『涉及古人身高的資料有
三類,即傳世資料、出土文字資料和考古人類學資料。傳世和出土文字資料記錄的是某個或某些個體的身高狀況,也涉及對當時人一般身高的描述。考古人類學資料是對古人遺骸的鑑定,有兩種測算方式:一是對完整肉體或骨骼的直接測量,一是對殘存的上肢或下肢骨骼的測算。前者準確性較高,後者則因有不同測算方法而具有估算性質。』
彭衛統計了漢代文獻記載中身高八尺(約184公分)者有46人,因為能被文獻記載,所以可以視為精英階層,因此雖然不能說明當時的一般情況,不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的身高地域分布:
若以今南北地區劃界標準為據,傳世文獻所記籍貫在今北方地區(黃河流域及以北、黃淮之間)身高8尺以上者有41人,占總數的89%;籍貫在今長江流域的有4人,占總數的8.7%。而身高在9尺以上者除1例地域不明外,均在北方地區。在黃河流域地區,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河南、山東最多,分別為13例和11例。……據調查,現代大陸人的身高地域分布以環渤海地區最高,漢代資料似乎也顯示出這種跡象。
再綜合出土文字資料(名簿和詔捕文書)和考古人類學資料來看,彭衛總結道:『出土文字資料所顯示的秦漢成年男性常見身高在7.2尺(165.6公分)-7.3尺(168公分)之間。人骨或遺骸資料則有兩個集中資料,即(1)平均身高7.3尺強或接近7.3尺;(2)平均身高7.1尺(163公分)。……身高180公分在秦漢時期亦很少見大約是可以相信的事實。』
綜合衡度現有資料,秦漢黃河流域成年男性的常見身高大約166-168公分之間,長江流域成年男性常見身高可能在161公分左右。若按同一時代、地區、族群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比成年女性要高出7%的一般規律計,則秦漢長江流域地區女性的常見身高約為150公分。
此外,還要注意身高資料在階層上的差異:奴的平均身高是7. 17尺(165公分),卒的平均身高是7. 23尺(166. 3公分),亭長、隧長、候長、鄉佐、屬史、屬令、從史、給事佐、獄佐、尉等的平均身高是7. 23尺(171公分)。
從更大的歷史背景來看,彭衛進一步指出:根據考古資料提供的資料,華夏居民身材從化石人類到新石器時期明顯增高,且呈現北高南低和東高西低狀況。新石器時期黃河中下游一些地區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在170公分上下。
影響身高的兩個常見因素是外來人群的融入和營養水準的升降。彭衛『曾論及中國古人肉類食物攝入情形,其中的一個判斷是,與農耕文化全面占據主導地位的後代相比,中國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居民的肉食在食物結構中所占比例可能相對略大一些,西周以後則逐漸降低,由於家庭畜牧業的鞏固和官營及皇室畜牧業的發展,漢代人均消費的肉量可能又有所回升,漢代普通百姓的食肉機會以及隨之而來的數量,較之前代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因此在身高表現上,從新石器時代到商周,再到秦漢,是『較高—降低—回升』的趨勢。
秦朝以身高判定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說到秦漢人的身高,還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在中國法制史研究中,有一個普遍說法,即秦朝以行為人的身高作為承擔刑事責任的衡量標準,具體而言,男子必須在六尺五寸(約150公分)以上(含本數)、女子必須在六尺二寸(約140公分)以上(含本數),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並承擔刑事責任。
但方瀟質疑了這種說法,他認為秦律中的身高與刑事責任能力的有無沒有任何必然聯繫,但身高對犯罪人刑事責任大小的承擔有一定的影響作用;身高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是是否承擔民事責任的衡量標準。隨著後續史料的出現,這個問題或許會有更好的研究和解釋,現在依舊是眾說紛紜。
三國時期的武將身高可信嗎?
孫關龍發現,在《三國演義》20多例身高數字中,與《三國志》記載相同的只有5例,另外10多例,包括關雲長『身長九尺』,華雄『身長九尺』,王雙『身長九尺』,兀突骨『身高丈二』等,在《三國志》等史書上並無記載。
從《三國志》來看:經統計,有21例身高記載,絕大多數身材是在『七尺五寸』(約173公分)以上。最高的是曹操初建魏國時尚書何夔的曾祖父,即車騎將軍何熙,為『八尺五寸』。其次,是何夔等人『身長八尺三寸』。孫關龍解釋說,這些人是武將,而且屬於上層階級,身高要比一般人高。同時,古人對身高的記載,有一些是目測的,並沒有實際測量過。如果測量了,還要區分木尺、鐵尺、竹尺等,需要仔細辨析。
從漢到宋,中國人身高下降?
孫蕾、朱泓對鄭州地區滎陽薛村遺址和新鄭多處遺址漢唐宋墓葬成年人骨標本(漢代55例,唐代22例,宋代39例)的肢骨進行了觀察和測量,依據陳世賢和張繼宗的黃種人身高推算公式,分別以肱骨、股骨和脛骨的最大長推算出三個時期兩性的平均身高:漢、唐、宋男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9.52公分、167.03公分和164.49公分,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59.11公分、158.39公分和156.17公分。
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兩位研究者認為,可能除了與這個歷史時期中原地區漢民族與大陸其他地區異族交流、融合有關以外,居民生存壓力的增加、飲食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環境因素,同時,也不能排除人類兩性身高微觀演化的可能。
武大郎真的很矮嗎?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說道,武松身長八尺,而武大郎不滿五尺,被人嘲笑為『三寸丁谷樹皮』。文學流傳,再加上電視劇塑造,武大郎的這個矮小形象就被定格了。但其實歷史上的武大郎,本名武植,是明朝永樂年間清河縣武家那村(古稱孔宋莊)人,中過進士,任山東陽谷七品縣令,並不是賣炊餅的。他和潘金蓮也是恩愛夫妻,因為交友不慎,被謠言中傷,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留下了千古奇冤。
其實,就算武大郎不滿五尺,按宋代一尺約31公分算,武大郎也將近155公分,並不能算特別矮小。宋江也是面黑身矮(第十七回),說是身高六尺。當然,《水滸傳》中魯智深八尺(第二回)、林沖八尺(第六回)、蔣門神九尺(第二十八回),換算下來,都比姚明(226公分)高。不過畢竟是文學作品,八九尺可能都是概數。而且,現在也不太好確定《水滸傳》使用了哪個尺度標準。
幸好,歷史上的武大郎在家鄉有墓地,而且保存完好,『眼見為實』來得更震撼。1946年初,武植墓被掘開,發現了楠木懸棺。1992年冬,武家那村武氏族人挖掘了武大郎古墓,墓穴呈圓井型結構,是座懸棺墓,未發現遺物尚存。根據出土的武植骨殖推算,其生前身高至少180公分,這是不是打破了你對武大郎的既有認識呢?!
中國古人身高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如何?
孫關龍運用考古人類學方法統計了從新石器時代到宋明時期的208例身高資料,表明中國古代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約在165-167公分之間,古代成年女子的平均身高約在154-156公分之間。孫認為,雖然統計的例數還太少,但已大致表明了中國古代成年男女性的身高情況。
孫進一步介紹說,依據人類學家對十五世紀以前的人種研究,160-165公分是男子中等身材的標準,因此中國古代人的身材在世界同時代人中,居於中等偏高的位置。
作為比較,孫列舉了歐美國家的身高資料
二百多年前美國建國時,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為167公分。1851-1855年間,瑞典新徵士兵的平均身高是166公分。據法國人類學者比塔爾中記載:1889年時,測量20萬名波蘭新兵的身高,其平均高度勉強超過162公分;在十九世紀末,歐洲人的平均身高為165公分;就是娜威人,在1902年時全國人的平均身高也為171公分多些。
但是現代歐美人卻比我們高很多,原因何在呢?孫關龍認為,主要是十九世紀以來,西方的生活、營養和醫療水準一直領先於我們。